1、梵凈山的景點有紅云金頂、月鏡山、萬米睡佛、蘑菇石、承恩寺等。紅云金頂 梵凈山紅云金頂石峰高達九十四米,挺拔峻峭,象一個巨大的擎天石柱拔地而起。它與月鏡山南北相望,形成兩峰對峙之勢,景致極其壯觀。
2、梵凈山內(nèi)好玩的景點有:蘑菇石、老鷹巖、紅云金頂、萬米睡佛、萬卷經(jīng)書。 梵凈山 原名“三山谷”,得名于“梵天凈土”。這里的佛教開創(chuàng)于唐,鼎興在明,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山。
3、梵凈山的“蘑菇石”與“萬卷書”不是一個景點。 蘑菇石 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樣,上大下小,酷似蘑菇。高約十米觀音瀑布 亭亭玉立,看似一觸即傾,其實巋然不動(它已經(jīng)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)。
1、現(xiàn)在蘑菇石作為梵凈山標志性代表形象,已經(jīng)走向全世界為世人熟知。
2、梵凈山的景點有紅云金頂、月鏡山、萬米睡佛、蘑菇石、承恩寺等。紅云金頂 梵凈山紅云金頂石峰高達九十四米,挺拔峻峭,象一個巨大的擎天石柱拔地而起。它與月鏡山南北相望,形成兩峰對峙之勢,景致極其壯觀。
3、梵凈山的主要景點介紹贊美 個人覺梵凈山的蘑菇石最美,一梵凈山上的蘑菇石上重下輕的形態(tài)總是令人看了擔心,可它屹立千萬年,偏偏姿態(tài)飛揚,風雷莫動。
在寫風雨中攀登梵凈山之前,忽然想起小時候在南方常聽到的一句話,忽時陰雨忽時晴,而梵凈山不只是忽時陰雨忽時晴,而且還是忽時雨來忽時云霧繚繞,說梵凈山是仙山還真名副其實。
5年,當時的最高領(lǐng)導人號召京城的有志青年,到邊遠地區(qū)支援貧困地區(qū)的教育。我當時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支教大軍,我去的地方是貴州省銅仁地區(qū)思南師范,離梵凈山也就100多公里。
梵凈山又名“大佛山”,歷經(jīng)2千多年風雨,其深厚的佛教文化、奇峻的風光,讓世人紛至踏來,數(shù)百米紅云金頂如一尊巨石屹立在山頂,四周都是高高垂直的崖壁,就像置身于天空之城,是去到貴州必去打卡的旅游勝地。
看來梵凈山的小鳥已與人類成為了好朋友。說到小鳥,梵凈山的動物多達801種,其中國家保護動物19種,難怪梵凈山被譽為“動植物基因庫”。
梵凈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,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梵凈山就屬楚國“黔中地”,秦朝屬“黔中郡”,漢代屬“武陵郡”,以后一直是“武陵蠻”崇拜的神山、圣山。
梵凈山是西南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,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梵凈山就屬楚國“黔中地”,秦朝屬“黔中郡”,漢代屬“武陵郡”,以后一直是“武陵蠻”崇拜的神山、圣山。 梵凈山正式載于史冊,始于漢代。
梵凈山歷史:梵凈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,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梵凈山就屬楚國“黔中地”,秦朝屬“黔中郡”,漢代屬“武陵郡”,以后一直是“武陵蠻”崇拜的神山、圣山。
梵凈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,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梵凈山就屬楚國“黔中地”,秦朝屬“黔中郡”,漢代屬“武陵郡”,以后一直是“武陵蠻”崇拜的神山、圣山。梵凈山佛教開創(chuàng)于唐,鼎興在明。
梵凈山歷史 梵凈山保存了距今7000萬年至200萬年前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及豐富的生物資源,梵凈山是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較完整的原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區(qū)。
1、蘑菇石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氣流含沙量少,磨蝕作用弱,而近地面處的氣流含沙量多,磨蝕作用強,因此下部就被磨蝕的越來越細小,從而形成類似蘑菇一樣形狀的巖石。
2、大氣作用。在干旱地區(qū)的許多地形的形成如蘑菇石的形成與流水的侵蝕過程相類似。大家都感受過風沙天氣,特別是北方地區(qū),這種現(xiàn)象更普遍。
3、蘑菇石一般是由于風力的侵蝕作用形成,但在海邊受海水的侵蝕也可以形成蘑菇石。
4、蘑菇石和沙丘多由外力風的作用形成的,故C、D不符合題意。考點:掌握地球內(nèi)力作用會導致巖層褶皺,形成褶皺山或斷層山。點評:本題難度一般,通過考查內(nèi)力作用的表現(xiàn)形式,掌握地球內(nèi)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對地球表面影響。
5、磨蝕作用強,因此下部就被磨蝕的越來越細小,從而形成蘑菇石。如果風蝕蘑菇頂部巖石的重心和基部巖石的不一致,上部巖石易墜落下來,其墜落下來的大石塊如在地面上不穩(wěn)定,當刮大風時,隨風搖擺,稱風動石或搖擺石。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五蓮紅石材,五蓮花石材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(quán)五蓮紅石材,五蓮花石材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